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病为什么常常在夏季多发?是因为脾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喜燥恶湿,因此容易为暑湿所伤。脾胃病有虚、实之分,在临床常见的证型中,脾胃湿热证、寒湿困脾证为实证;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胃阴虚证为虚证。
针对不同的症群,中医治疗的手段多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因时因人制宜,且用药灵活多变,在保养脾胃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拔罐疗法: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证可选用膀胱经走罐,脾俞、胃俞、中脘穴留罐。艾灸治疗:隔姜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等穴,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人群;艾灸天枢、足三里、胃俞等穴,适用于寒湿困脾证人群。穴位按压:点按中脘、足三里,手掌轻揉神阙,适用于各证型人群。中药脐敷:①脾胃湿热证人群可用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磨粉后用水调成糊状敷脐;②寒湿困脾、脾气虚、脾阳虚证人群可选用干姜、肉桂、豆蔻各等分,磨粉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脐。中药足浴:①脾胃湿热证人群可用黄连、藿香各20克,六一散(滑石、甘草)30克;②寒湿困脾证人群可选用:紫苏、陈皮各20克,藿香30克;③脾气虚、脾阳虚证人群可用白术、干姜、茯苓各20克;④胃阴虚证人群可选用北沙参、玉竹、麦冬各20克。食疗:①绿豆粥:绿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适合脾胃湿热证人群;②陈皮粥:陈皮性味苦辛,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合寒湿困脾证人群;③益胃粥:取益胃汤之义,具有养阴益胃之功效,取沙参9克、麦冬15克、冰糖3克、细生地15克、玉竹5克,先煎出药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稀粥即成,适合胃阴虚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