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阳光普照大地,遍野的金黄稻穗迎来丰收。在桐木镇雅溪村贺家塘,当地村民正在组织收割机对成熟的水稻进行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站在自家田边,看着长势均匀整齐的水稻,家住贺家塘的黄大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块可以说是镇上最大的连片平整农田,有600多亩,大家都会自觉种上水稻,很少有撂荒的。”黄大爷自豪地说,今年他种了两亩水稻,估计每亩有600公斤稻谷。
而这样的秋收场景,也在其他乡村田野上演。收割、打谷、装车……在桐木镇湖塘村西边,种植大户张祖权正驾驶着小货车把新鲜的稻谷运回家烘干。“今年,我种植的早中晚稻有1100余亩,现在水稻收割几乎全程机械化,几天时间就收割近200亩。”张祖权介绍说,中稻平均亩产450余公斤,有的高达600公斤,刨去成本,每亩能赚200元左右。
面对全面小康收官之年的抗疫“大考”,该镇坚持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屋场贴心会”等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支持农民开垦撂荒农田和种植双季稻,筹资采用水稻育秧盘技术集中育秧,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今年,该镇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600余亩,治理撂荒农田2600余亩,预计增产粮食1000余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今年种了20多亩一季稻,其中开荒和种植其他村民农田有18亩左右。水稻种得不错,一下子收割了近1万公斤稻谷。”桐木镇周田村56岁的彭林娥高兴地说,自己种的稻谷,吃起来更香更放心,同时多余的稻谷还能卖给别人,增加家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