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2月16日开始,就是农历戊戌年了。戊戌年的“戌”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狗”,所以戊戌年是狗年,是全部属狗的人的本命年。
狗是家养动物,说到狗,当然首先要追究它的起源。狗的基因证据揭示出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狗都来自古代人类对于灰狼的驯化。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依据现代狗的DNA研究结果,认为狗的驯化起始于15000年前的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地区很可能是唯一的狗的驯化中心。但是,这个观点与我们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结果有明显的抵牾之处。我们发现,作为狗的祖先的灰狼化石主要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十分少见;另外,南方地区距今10000年左右的几个遗址中出土了动物遗存,但是均没有发现狗的骨骼。迄今为止,依据测量数据、形态观察和数量统计等结果,可以判定狗的骨骼最早发现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由此可见,中国最早的狗至少出现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华北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是古人留下的动物遗存。我们认为,通过科学发掘、科学研究获取的实证性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狗是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自从有了狗,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中就不再孤单了。《礼记·少仪》归纳当时狗的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也。”即狗有作为警卫犬、猎犬和肉食这样三种功能。
通过对距今10000年到秦汉建立之前、分布在黄河上下、长江南北的数百个考古遗址出土的狗的骨骼进行分析,各个遗址中出土的狗的骨骼总数都有限,基本上没有超过遗址中出土的全部哺乳动物总数的10%。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古人与生活在夏商周时期的古人与狗相处的方式大致相同,即狗成为家畜以后,可能会对人类的狩猎技巧及人类的安全性有所帮助,但是绝对没有像家养的猪、牛和羊等动物一样,对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及肉食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考古发掘证实,在陕西、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发现的数十处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中,都发现出土家犬的现象,不少家犬的颈部系铜铃。以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为例,狗是车马坑中不可或缺的随葬品。一般以1车2马或4马配1狗的组合出现,这些狗可能显示出当时战争中形成的车马狗组合。这大概是“效犬马之劳”的来由。
希望我们对中国古代狗的研究,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古人与狗的相互关系,能够讲述更加有趣的、有科学依据的故事,能够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增加新的元素。